走进李家大院发布时间:2016-03-30 党委宣传部 点击:

正月初七那天,我们几个文人也相约一同前往李家大院凑凑热闹。对于李家大院我们并不陌生。那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豪宅,曾经有20组庞大的院落群,如今仅剩下11组院落和146间房屋。尽管如此,仍然砖墙灰瓦,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群落恢宏,显得很有规模。那座院子里的建筑也很特别,因主人在英国留学的缘故,居然引回了异国他乡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所以,李家大院一直以来总是以异于他人的独特风貌,显示着中西合璧、南北融汇的派头。


我们并非第一次来李家大院领略风光。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这次“年俗文化的游园会”,我们还真没有计划到这里来。那天,我们还没有进得李家的大门,就被一个红红的大花轿拦住了去路。那是李家的公子李子用迎娶洋媳妇的场面。洋鼓洋号、欢奏喜曲、越洋跨海、祥瑞纳新、紫气盈门;东家老少、民清服饰、长袍马褂、绫罗绸缎、喜上眉梢、喜气荡漾;乡里乡亲,节日气象、穿红戴绿、夹道欢迎、贺喜连连;古往的,今来的,上上下下,新人旧人,人头攒动,你拥我挤,把个李家的大门挤兑得水泄不通。这样的情景剧表演,拉开了李家大院红红火火的序幕。


进得院来,人山人海。那天刚好是“情人节”,举办方又恰好适时地运用了这个西方的洋节日,让那李家的“洋媳妇”就站在第一个入口处,手捧玫瑰花献给那些情侣们,那些年轻人也为了得到“洋人”的祝福,早早就候在那里了。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放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大院里,是再合适不过了,你只能说一个“妙”字。


放眼望去,直逼各个院落的大通道两旁,完全装扮成了清末民初的一条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大红对联相映成辉;大大的朱门敞开迎宾,大红窗花吉祥如意,里里外外,红天红地,一派古往今来的新春景象。卖年画的、制面塑的、吹糖人的、卖玩偶的、卖小吃的、舞龙的、舞狮的、敲锣鼓的、打花鼓、滚铁环的、耍猴的、四川变脸的、扮演孙大圣的、走高跷的、抬高阁的、跑旱船的、唱蒲剧的、唱眉户的、唱道情的、还有唱老腔的……五十多种晋南民俗的精华展示,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永济道情和华阴老腔唱得几乎是对台戏。我们听了永济这边的道情后,再来听一听那边的华阴老腔,似曾相识,许多音音调调如出一辙。问起前辈,他们说,永济道情很古老,源于汉代,流行于黄河流域,迄今也有1500年的历史,是蒲州地域的小剧种,也叫河道道情。我想永济和华阴一河两岸,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相互借鉴,不足为奇。只是华阴老腔如今名声在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我们的永济道情则还偏安一隅,无人知晓,受人冷落。说是最近申报非遗,但毕竟还是晚人一步,实属遗憾。


进李家大院是一定要看另一个情景剧表演的,这就是李家的“四世同堂拜大年”。在表演现场,我们看到李家举家上下论辈祭祖拜天、拜地、拜祖先,行拜年大礼,祈祷家财年丰、人丁兴旺。在山西的大院文化里,我们知道李家、乔家和王家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李家行善积德首先推崇的就是天地祖先的恩泽,天时地利人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了,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来接济百姓,善缘广大。所以他们也往往看重年节的祭拜,是个崇尚礼仪之家。站在表演场地,目睹这样的情景再现,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思维拉回到百余年前,似乎看见了李家顺从天意,敬畏天地以及广结善缘的家道兴盛的家风。


刘锁爱简介,女,1954年1月18日生,山西平陆人。山西省水利学校水文三班,1977届毕业。在校历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学生会主席等职。曾供职于运城市供电分公司。有诗歌集《灿烂人生》、散文集《爱的极地》、歌词集《天地有歌》、电视解说词《黄河古渡》、人物传记《千里马》出版;有作品获得全国及电力系统文学大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音乐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水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