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校园文化

怀抱湿地-------漳泽湖抒怀:

2016-05-1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水在哪里,生命就在哪里。

  大约50亿年前,地球这颗被水覆盖了70%的星体,因水凝聚能量而孕育了生命。

  水在哪里,部族就繁衍在哪里。

  古今中外,人们都是逐水草之居,水域丰沃之地都是各族人民创造文明的源头。

  五千年前,炎帝的部落就曾经生活在太行山脉中的漳水之畔。据《山海经》中所载“精卫填海”可查。

  精卫乃炎帝之女所化,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古老的漳河水或从那时起,亦或在更遥远的年代里就开始为这一片高原盆地提供着无尽的滋养和呵护。从西边缓缓向东毫不迟疑地将眷恋流泻在这里,轻轻地吟唱着生命创始和成长的歌谣。与遥遥东立的老顶山呼应着,守望着。

  先民们不知何时为始,就徜徉在以漳河水为源头的怀抱里。而今辗转了许多时空变化的古城上党,依然享有着这片水域带来的温润与悠闲。

  近60平方公里的城市湿地,近60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50平方公里的繁茂森林,60万的城市人口,勾画出上党的全貌。临山而厚重,濒水而秀雅,前行而自强,俨然是一座温馨惬意的小城。

  氧之于人,湿地之于城市,异曲同工。人因氧而生动,城市因湿地而获得环境持续发展的通行证。它是淡水之源,是物种的基因库,是资源和产品的衍生地。

  2015年,我国湿地保护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43.51%。我们向和谐、绿色的生态文明又迈进了一步。46个国际重要湿地正在为所有的国人提供着越来越盈润的滋养。能够在湿地怀抱里生活的长治、长治人,该有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东山西水相应经年,却一直寞寞。人们似乎一直都在为城市的兴起、繁荣而奔波、奋斗,却忽略了他们如父似母的深情。幸好,文明的传承不断地撩拨起我们记忆深处的触点,于是山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水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终于再一次为时不晚地拥抱在了一起。

  一家子,扶老携幼,行走在湿地通道上,孩子们一路欢呼雀跃,时而跑前跑后,时而呼朋引伴,时而惊诧不已,时而驻足倾听。不远处,不时传来一声又一声的断续蛙鸣莺唱。仲春时节,些许微寒笼罩下的湿地还不那么活份,一切都显得有一点安谧。清新、湿润的爽意却洗涮着所有,老人舒展着蜷缩了一冬的筋骨和岁月印刻在脸上的褶子,有了一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激荡;中年夫妇连连感慨,环境之悠然,水意之充沛,似乎连情绪也被补了水,有了种久违的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冲动。他们相视而笑,温馨和甜蜜如水纹般荡漾开来,撒在阳光里,倾在空气里,湿漉漉地沾在同行的人们身上、脸上、衣上、发上;不觉中跑远的孩子们又到了近前,却又惊道:咦!你们咋都年轻了!

  沿路的柳轻轻的摇着泛着一点点的娇黄的青绿,花圃里多色郁金香正挺着茎干蓄意待放;水中的睡莲已然被春意点燃,不惧春寒依然料峭,透出色彩来;裹挟着严冬的残意张扬着笑脸,湿地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北方的夏季总是那么的焦燥;柏油马路也被北回归线上太阳的直射照耀得映出光来,白晄晄的;从来天下脊的上党离天似乎更近些,烦热更多一些?疑问在长治人这里微笑着,还堆着点儿凉意。天然的空调在这里开着两部:森林和湿地。哪里还有那种燥热?

  一群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奔跑在湿地码头,他们正在等着下一班游船的到来,水一波又一波地从看不清的天际滚滚而来,拍在脚下的平台上,一点点摇散着空气中的热量,天空中的水意携着清凉冲击着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夜以继日地冲涮着季节的火热,悄悄地在人们心头缠上一丝凉意。如同母亲手中的蒲扇,儿时蚊帐中的睡意……

  与码头上的喧嚣不同的是,大片大片的荷花塘绽放着鳞次栉比的芳香,那珠圆玉润的水滴似乎也捧包着一缕荷的芬芳,恍然伸手就可以摘到丰润如玉的花瓣,深深地吸一口气,那涤荡精神的气息流窜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清凉无比。

  小城秋天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色彩,红的黄的绿的挂罥枝头,满眼都是秋意。深深的芦苇荡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虫鸣鸟叫,热闹非凡。阴冷的气息在秋天的景深里不断推进,葱翠的芦苇荡渐渐地显出荒凉来,夏日里只余树冠在水面上的柳树也露出枝干来,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