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校园文化

万 荣 味 道

2016-04-06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万荣是一块很有味道的地方。

这是一种难以说得清楚的味道。在山西省,只要你说是万荣人,对方就会不自觉的多看你一眼,似乎要从眼神里扒拉出你这个万荣人不同寻常的部分。譬如我曾经听一位县领导讲过的故事:有一次在省上开年终汇报会,时间不够用,不能每一个县都发言了,正好挨到了万荣县的领导,省领导随口问你是哪个县的?他说是万荣的,省领导马上改口说,别的不汇报啦,万荣的必须汇报!再譬如有一个山西人在人民日报社上班,同事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山西的,但方言较重,同事不解,又问是山西还是陕西?他说是河东边的,同事一下子焕然大悟:哦,就是万荣的山西。有趣吧?这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万荣!

万荣县城有一座飞云楼,传说是鲁班建的,也有说是李世民建的,总而言之想说的是历史悠久的意思。真实的记载的确不短,至少在宋元时期就有,饱经沧桑毋庸置疑。但作为一座县城,这块地方却只有区区几十年,1954年万泉、荣河两县合并的时候,才有了万荣县城。是的,这里过去就是一个小镇,再往前追寻,只是一个过路的驿站,有一个姓解的人开了个店,后人把这叫做了“解店”。解店过去没有扎过县衙,你不能说解店没有味道,两个县合并了,两个县的味道就都融合到一起,集中起来,酽酽得开始发酵。依旧沧桑、粗狂,或又灵动、精致,万泉人、荣河人还有新的万荣人都梳妆打扮过她,因此,这个地方,必然有万泉县、荣河县合成的万荣县的味道。

     万荣县有一道非常驰名的小吃叫“凉粉饸饹”,味道出奇得好。饸饹本来就不是万荣的特产,用来做主料的荞麦,万荣更是一星半点也不种,据说是从对岸的陕西省韩城传来的。当年荣河这里有个古老的渡口叫庙前渡,就在现在后土祠的脚下,是往来秦晋的必由之路,因此,饸饹由老陕传来当为信史。而今,知名的饸饹却是荣河饸饹,原产地韩城倒是无人知晓了。荣河饸饹有了名气,编万荣笑话段子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个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弄了进来,听听看:有一万荣人在县政府对面开了一家凉粉摊,生意寡淡得不行,他琢磨了几天,就品出了味道,同样都在繁华的政府大楼那,为什么对面的政府每天人来人往?不就是挂了那么一块“中共万荣县委”的牌子么?这个开凉粉摊的是荣河人哪,聪明得很,第二天就做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七个大字“中共万荣凉粉摊”,列位看官想想,这生意能不火吗?

      老荣河在历史上的名头很大,这个地方是汾黄交汇的地方,两条母亲河滋润着,按照老祖先沿河而居的传统,谁敢否认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何况此间老早就有汤王陵、汾阴城,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祀后土,汉武帝泛舟汾河吟唱《秋风辞》,汉朝就有了县,宋真宗更是把行宫建到了这里,在荣河坐朝理政,汉武帝、唐明皇两任黄帝在这儿发现了宝鼎。说来奇怪,荣河到底是有什么味道,历朝历代二十四位皇帝不辞山高水远、车马劳顿,上赶着来了?单单是后土祠的香火绵延也还罢了,单单是宝鼎的神圣庄严也还罢了,皇帝们为了江山永固,做一些云谲波诡、装神弄鬼的文章,不在话下,那个靠一片舌头纵横天下的张仪,不仅仅就出生在老荣河,而且也是由这里出发,赶赴西秦,从此跃马昆仑,驰骋天下。

 

放眼天下,有多少县是有皇帝赐名的?我对历史知之不多,但荣河县的前世今生,居然有两次都是由皇帝御口而更名的,一次是唐明皇在此得鼎,一念之下,便将“汾阴”改名“宝鼎”;一次是宋真宗,去往后土祠拜谒圣母,见“荣光幂河”,于是将“宝鼎”再改作“荣河”。

荣河,如此让皇帝念念不舍的地方,当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那个时期,后土祠成了皇家祠院,庙官享受的是五品头衔,那地位是牛皮哄哄,知县、知府啥的想来后土祠,对不起,请走边门。那时荣河的味道,是皇家气派,是古韵悠长。

      因了这样的气度,再加之黄河一泻千里出龙门,到这里恣肆放纵开来,水域异常宽广,生活在此间的人们也如同滚滚黄河浪涛一般,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放荡不羁,有着藐视一切的做派和豪迈。古往今来,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滩案”,皆因晋陕两省滩地而发端。《万荣县志》“人物传”中,名见经传的人物不胜枚举,不少开国的少将都无奈地为古往今来诸多的贤达名人让位,让人惊奇的是为两个普通人物立传,一个是雷文清,一个是徐敬祥,赫赫有名的两大滩匪!这两人纵横于荣河县黄汾滩涂多年,是日寇、蒋匪、八路百般拉拢的人物,也是恨之入骨的对象,老百姓更是切齿痛恨。万荣滩涂广袤,在坡上旱垣因水而年年薄收的岁月,20多万亩的黄汾滩地就是刮金板。滩边的民谚说,滩地好收三年,狗都要娶媳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如神龙摆尾,摇晃不定,滩涂也就没有了固定的界限,因此,一场洪水过去,争夺之战在所难免,人与人,村与村,乡与乡,甚而至于省与省,械斗无穷期,流血为地来。1950年,那场让人心惊胆战的荣河县、韩城县的滩案,最终惊动了国务院,周总理亲自批示,以河主流为界,河西为韩,河东为荣,为这场血里捞人的战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今后滩地的开发和利用扎下了和谐发展的界桩。

 

荣河人是彪悍的,眼里揉不进沙子,在作为命根子的土地上,荣河人寸土不让,为一厘地也会和韩城人去拼命,但荣河人也是包容万物的,像驰名中外的万荣笑话就是从这块土地上的谢村zeng而来,是谢村的不是谢村的,糟蹋得再过分,污水都可以给谢村头上倒。都可以冠之以谢村zeng、荣河zeng,或者万荣笑话,照单全收,一律笑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