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谨以此文献给我院建校60周年,献给《浪花报》创刊35周年
我自1990年4月调入山西省水利学校,至今已经26年了,大半生的美好年华和这个学校结缘,更和《浪花报》结缘,这是学校的一份小报,是学校文学爱好者辛勤耕耘的一块园地,因为涉水,因而浪花翻卷,激起无数美丽的浪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点缀,独特而美好!
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若没有浪花,生命之流也就枯竭了。我也感到,一所青春洋溢的校园,若没有了《浪花报》的滋养,青春将无处安放。在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校园,若没有了《浪花报》,历史将无法承载,校园文化的天空肯定是有所缺失的。
浪花报起始于1981年的山西省水利学校,学校地处山西运城文保单位魏豹城里,一路裹挟风雨,孜孜矻矻,走过了35周年。其前身是《灵通报》,发展到1986年与一份班级《春晖报》合刊,在时任副校长解爱国的倡议下开始叫《浪花报》,契合水利类院校,学水、识水、爱水、惜水的情怀,在水的海洋里,在知识的殿堂里,文学是她的一朵小小的浪花。35年来,《浪花报》担负起这个神圣而崇高的使命,成为多少水院校友的美好记忆。她名副其实。
我记得1993年,我担任水建28班班主任,班里有几个文学爱好者,郝续时、任英杰、任增光、梁彦铭等,在我的引荐下,参加了浪花报的编辑工作,文字、美术、篆刻都有骄人的成绩,四年级时郝续时成为《浪花报》主编,后来在单位成为笔杆子,为地方文化建设增光添彩。再后来水建36班又有一批同学在这个园地耕耘收获,高生龙、王书光、乔茂峰等。这个班级是来自陕西榆林、河南、三门峡等地的一批学生,在书法教师贺炳峰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书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只所以说有一批,我是感到,在一个班里有十多个同学的书法达到相当的程度,这在以后的班级里绝无仅有,对此贺炳峰老师也是深有体会。最有发展潜力的是高生龙,在校期间就锋芒毕露,他从西北高原走来,他那充满西北风情的作品屡屡在全国性文学活动中获奖,更主要的是他的心智,性情以及追寻生命的悸动,让我感到后生的可畏。他对文字的感悟,对情景的把控,是敏感的,也是恰如其分的。如“我从大山里走来/大山就是这个村的名字/我沿着黄土地向外走去/黄土地就是这个村的苦难….”.我读着这一行行饱蘸血泪写就的诗句,知道那是心灵流淌的甘泉。他的诗句让我这个老师感动不已,我的眼中也常常盈满泪水。毕业之时,经过他们的努力,整理出版了浪花报优秀文集《流金岁月》。毕业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推迟半年返乡,配合卫文龙老师组织完成全省语文“黄河杯”征文竞赛活动,并评选整理成册,出版了《黄河千古流》一书。这种历练对于一个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文字驾驭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过后不久,他就在他们地方《三边》杂志担任了编辑工作,很快独当一面。随后选拔进入县委秘书科,曾经单独跟随到榆林考察的王光英副委员长考察西部,并写出长篇纪实报道。人生何处无芳草,大漠深出淌甘泉!
期间,还有1997届水工64班的闫文盛同学,在校期间对浪花报情有独钟,曾任《浪花报》主编,为浪花报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文字的挚爱,文字也成全了他的事业。十几年摸爬滚打中,成为山西新锐人物,曾任纯文学杂志《都市》执行主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专业作家。创作散文、诗歌与小说。出版了《失踪者的旅行》、《你往哪里去》、《主观书》、《为燃烧的烈火》、《在危崖上》、《沉醉的迷途》、《龙脊》等书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