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 运城盐湖因盐而市始末】(2)
史书记载,尧舜禹皆建都于盐湖之畔。《帝王世纪》:“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史记·夏本纪》:尧帝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下民都为此忧愁。尧躲避到了尧山(首阳山),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推荐鲧。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取筑城围堵洪水(今芮城陌南)的办法,不但堵不住泛滥的洪水,反而被特大洪水冲垮堤坝,淹死许多无辜的百姓。尧立即罢免鲧的治水大臣职务。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止,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把鲧流放到羽山,鲧就死在那里。
舜举用鲧的儿子禹,继续鲧治水的事业。禹与益、后稷,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洪水。他则翻山越岭,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竖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他在外十三年,陆行坐车,水行坐舟,泥行坐撬,山行坐撵,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剂给缺粮地区,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把九条河都已疏通,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
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左传》:“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是说禹的功劳很大,明德深远,没有禹,我们都成了鱼类。
大禹治理华夏部落联盟境内洪水以后,受到舜和众大臣的热烈欢迎。此后,禹就辅佐舜,担任大司空的职务。禹建议舜推行善政,让人民得到休养。需要办好三府六事。三府:正德、利用、厚生,就是端正人们的德行,便利人们物用,丰富人们生活。六事:水、火、金、木、土、谷。尧崩后,舜担任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不久,舜将都城迁到蒲坂。
舜晚年时,让禹总管百官,管理朝政。
禹不辜负舜的期望,他提出“知人则哲”、“安民则惠”的政治主张,认为治理国家要知人善任,要安抚百姓。表现了杰出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舜推荐禹做自己的继承人。舜帝逝世后,禹继承了天子之位,国号为夏,建都安邑。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