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校园文化

隋代花园与文人雅集

2015-11-26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以诗文会友的雅好。每当诗友相会,四面景色宜人,流水清澈,花红柳绿,文人们把酒临风,吟咏唱和,简单的朋友相聚,顿时演变为诗文盛会,诞生的优美诗句往往流芳百世。王羲之雅集修禊,《兰亭集序》出,王维辋川唱和,诗中画意生。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一次园中雅集,则让地处河东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的隋代花园熠熠生辉,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园林艺术标本。


 

 绛州隋代花园又称绛守居园池,是绛州衙署的一部分,供官吏休息、娱乐、宴集之用的官方园林。园内环境清幽,玲珑雅致,花分四季,池若碧潭,亭榭楼阁或凌驾于水面,或掩隐于花木。骤然遇见,宛若江南佳丽站在面前,身姿妙曼,娉娉婷婷,会不由想起欧阳修赞美绛守居园池的诗句:靓容新丽一何姝,清池翠盖拥红蕖。

     从居园池的花团锦簇、池水亭榭中走出来,来到花园东部,一通墓碑孤零零立于荒草中,那凄凉的气息,平直的碑体,带来与园中截然不同的感受。碑上刻:斛律光之墓。斛律光是谁,独自立于清静优雅的园林之外,怎会如此落拓寂寥?他是北齐名将,骁勇善战,治军严明,戎马一生,累立战功。最后被北齐后主高纬所杀。其父斛律金也是史上名将,那首著名的《勅勒歌》就是北齐玉璧城(位山西稷山县)兵败之后,由斛律金在漫天大雪中对酒唱响,流传至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江南园林般的居园池内吟咏此歌,精致与粗犷、婉约与雄劲对比鲜明,又会令人联想到花园前苍凉的元代州署大堂。

 

如今的新绛县城是国家历史名城。来到新绛,不能不想起曾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唐代诗人王之涣,想起曾经来过这里的众多文人墨客。因为他们,古绛州雄踞于中国古代名城之列,绛守居园池充满了诗情画意。

    最早使居园池声名远播的,是唐代散文家樊宗师。

    史籍中对樊宗师的记载较少,从他仅存的两篇文章看,这是个性情怪异的人。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他是参与者之一,为文力主诙奇险奥,刻意求奇,喜用生僻词语,流于艰涩怪僻,时号“涩体”。当时的古文运动中诸家中,韩退之奇诡,樊宗师苦涩,都将古文推向极致。

     偏偏这样一个人,担任了绛州刺史,面对居园池美景,怎能不翰墨为文。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说,樊宗师一生有专著75卷,文、赋521篇,诗719首,并赞叹道:“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但樊宗师留存于世的诗文仅有《全唐文》中的两篇,其中一篇就是在绛州任上写的《绛守居园池记》。

     谨录几句易懂的,且看他用怎样艰涩的文字写居园池。写园中苍塘,他说:“正东曰苍塘,遵濒西漭望,瑶翻碧潋,光文切镂,梨深挠挠收穷。”

     这样艰涩的文字,连一代文宗韩愈都挠头。为他做墓志铭时,讥诮一句:“文从字顺各识职。”有韩愈的话,使《绛守居园池记》成为“涩体”样本,令历代文人畏惧。因为艰涩怪僻,又令文人们心生好奇之心,小小的绛守居园池才为世人所知。

      北宋时,这篇涩文又难倒了来居园池游览的欧阳修。

      欧阳修一生为官多在京城、江南,为什么会来时为边陲之地的河东?

 

话要从著名的“庆历新政”说起。北宋庆历年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内部动荡。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革新主张,对吏制、职田、科举、学校、赋役等进行改革。新政触犯了一些贵族官僚特权,遭到激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