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是的,不能因了我是运城人,对你亲昵,就偏心,就高声喧哗,就拿你与京城比贵气,与上海比繁华,与香港比摩登,与深圳比现代化。我只愿轻轻地喊你的名字,含情脉脉地述说,就像对我的旧情人,说着情话。
说心里话,运城你并不是大城市,城市人口刚刚50万,地域也不能称得上辽阔,甚至没有新疆随便一个乡的地盘大。记忆里70年代还是镇级设置,80年代升县,90年代末才转成地级市,虽已经是全国魅力城市之一,名气也并不大,只能说,也许明天会渐渐地大。
是的,虽然对运城情有独钟,有着不言而喻的亲切,要述说她,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离之感。要述说她(原谅我称之为“她”),没有拨云见日,抽丝剥茧的功力是不行的,还要有毕恭毕敬,忍痛割爱的心理支撑。一来,她的历史包浆之丰满,文化层堆积之罕有,仿若一个老窑瓷瓶,稍有不慎,拿捏不住,就可能被“打眼”而流于泛泛。二来,作为华夏之根,她的根祖文化枝枝蔓蔓,她的人文景观集簇式呈现,她的郡县源流左冲右突,虽不由地诚惶诚恐心生敬畏,又难免被她浩瀚而扑朔迷离的历史承载所迷津。
我说,运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如果第一次耳闻,你会相信么,你会感到惊异么。所以,每每探寻于运城,总得准备好一份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虔诚,才敢触摸她的历史肌肤,想象她的未来骨骼。
且听一段当今的流行语:“十年文明看深圳,百年文明看上海,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可见运城的第一个峰值在远古,或者下一个高峰就要到来。
再看她的建制转承:“春秋属晋,战国属魏,而后秦汉,魏晋,隋唐,相继为郡、为道、为府、为县。”自夏禹一路走来的运城,犹若自她身旁流过的黄河,或轻重或缓急,或逆袭、婉转而延绵。
运城古称河东。河东者,黄河之东,其名也简,其意也赅。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之类推。却此河东不一般,简约而不简单,横看成岭侧成峰,她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河东,更是一份厚重历史的河东。自古至今乃至今后,纵观横看,都有她的大内涵、大意象的肌理。
据史载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之说,中国最早的帝王世纪,就踪迹于古河东这一区域,而成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定论。
说运城,就不能不提及运城的盐湖。据查证,运城一词最早见于宋、元朝时期。运城之名,原是以其盛产食盐,盐务、盐运业发达而筑城而得名。她那一份得天独厚延绵几十公里的玉带似的天然盐池,正若诗句所语“平浦横拖一匹练”。
而传说的当年轩辕黄帝对垒蚩尤的惨烈的“涿鹿之战”就是以盐池展开。其后几千年河东的命运,甚至中国的脉象,都与这个盐池休戚相关。却现今的盐池,似乎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重又待字闺中,开始做她华丽转身的妆扮,某一天早晨,我们或就能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北方式的水蛇腰的俏模样,现身于运城的后花园呢。
运城,这个不大的城市,地处晋之南端,接壤毗邻于秦、豫,共成三足鼎立之势,所以有一鸡鸣三省之说。她头举三晋脚踏黄河东岸,却似乎,历史正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黄河也配合似的,有意无意地一划拉,在这里拐了个弯,仿佛要贮藏她的什么宝藏似的。等着有一天,谁去说“芝麻芝麻快开门”的暗语,然后,呼啦一下,再由世人去目瞪口呆。那么,这些宝藏会是什么呢?世纪曙猿,大禹治水,关公精神?还是诸如柳宗元、王勃、薛仁贵、司马光、王之涣等等这些人文景观。那么,他们都与黄河有着血脉的关联吗?后土祠、永乐宫、大唐铁牛、莺莺塔、鹳雀楼,这些傍水而居,在水一方,临海凭风的凝固的典故,你能说是无关于黄河而兀立的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流域,母亲河的孕育抚养,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所以,黄河文化于运城也不可小觑,不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