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校园文化

鲧禹治水的史学思考

2015-10-1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
摘要]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部落酋长,被尊为山川神主,封地在大夏,即陶唐氏的鬷川, 今运城市姚暹(xiān)渠流域。尧舜禹同都冀方,冀方即河东盐池及冀氏封地苦城安邑。大禹治水即治盐,其核心工程就是开凿晋水。鬷(zōng)川的下、中、上游都有晋水的踪迹。刘海即鬷夷氏(冯夷氏),图腾或族徽为蛙鳖(W)纹,习称大禹。野狐女即涂山氏女,涂水、涂山和台桑同在一地,就在今运城市西野狐泉小山丘上。大禹治水是尧舜时代的一场科技革命,它以冀州为样板,治水、治军、治政、治赋、治役,同时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使华夏告别了原始社会,跨入文明王国的门槛。

 

[关键词]大禹、大夏、鬷川、冀方、唐国、晋水、刘海、涂山氏、科技革命


 

一、大禹是人不是神

提起大禹,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知道他是一位“改堵为导”、“开龙门”、“劈三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大英雄。

    既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上古历史上一位部落酋长,〔1〕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他是哪里人?何等样人?又是如何以原始的工具和生产力,去“开龙门”、“劈三门”呢?等等。

只要坚持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认真分析史料,这些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和记载,极有可能透露出这样一些远古信息:(一)大禹治水首先发生在“龙门”、“三门”、 尧舜帝都古冀州,即今之运城市一带;(二)从鲧到禹,治水工程前后两期历时22年,前期主要以堵为主,后期主要以导为主,这与盐池水利如出一辙;(三)“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治水工地离家不太远,否则,怎么可能“三过家门”呢?(四)大禹治水十三年正与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开凿红旗渠的时间相同,二者相比,无疑前者工程量肯定要小许多倍,而影响肯定要比后者大许多倍;(五)大禹“治水”当有两个意义:①其本义为治理冀州水患;②其引申义为治理九州各水系的民众,设官定赋,实行有效统治。总之,上述信息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地理环境,社会组织相适应的客观存在,是研究大禹治水这一历史命题的基本出发点。

 

二、禹封大夏在河东

《尚书》说,禹为舜帝司空,奉命率四岳及百姓治水,功成受禅登基,国号为“有夏”。《国语·周语下》:“皇天佑之,祚禹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271那么,“有夏”最初又在那里呢?

《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帝喾)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后帝不臧,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及成王灭唐而封太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3266这就是说,夏、唐、晋起初本是一个地方,都是参星对应的分野。

《诗·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古唐国必在首阳山以东的大夏之墟。〔4

《新唐书·天文志》:“参、伐(伐也称罚星,在参星三星中间)为戎索,为武政,当河东(崔恒昇:《简明甲骨文词典》曰:“河东,地名。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夏县一带。”),尽大夏之墟。”〔5〕可见,以参星、首山和黄河为座标的河东,历代史书都认为是禹夏和唐叔的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