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0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中国的文化中大多数是与水有联系的,水的属性、水的形态、水的运动以及水的历史都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
文化兴水,水兴文化,水与文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研究水文化,认识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给人们提供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怡养人们的情趣和心境,还能给人以知识、思考、教育和启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对于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规范人类行为,实现自律式发展,科学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容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渊的历史意义。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为水所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的存在,世间万物都与水有不解之缘,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之所以繁衍生息,充满生机与活力,靠的是水的滋养哺育;如果没有水,万物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水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能源。在工业生产中,水和石油一样是工业的血液。人们根据水的流体性能和传热、冷却特性,把水大量地用于纺织、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各行各业。在电力生产中,无论是火力还是水利发电,都是通过水把动能、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可以说水是间接的能源;在制药、食品、酿酒等行业,水又是重要的原料,……由此可见,离开水这种特殊的资源、社会生产这架机器根本无法运转。
水,是世上最美的东西,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有了长江流域的美丽风光,才有了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才有了江南水乡的周庄、乌镇……因为有了水,大山才显得越发有灵气,树林才青翠欲滴……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拥有了绿色,拥有了清纯,拥有了生命。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不仅在人类生命起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没有水就象没有阳光、空气一样,人类就无法生存。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因水而兴,无水则衰,没有水的城市,工业就无法正常生产、人们就难以生存,城市也就很快消亡。历史上由于水源涸竭而荒芜、消失的城市也不乏其例,如“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印度西北部的斯育古城,都是最好的佐证。
人类社会早期对以河流为主的先天环境就有着很强的依赖,只有在基本生存条件有了保障之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文化才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生和分布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河流的分布为主体的,虽然水不是人类文化产生的唯一条件,但由于人类早期的社会活动是以农耕为主的基本生存生产,因此无论从哪些方面讲,对于水的依赖却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说早期人类有意识地寻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做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只是初步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那么当农耕生产的形势得到稳定和发展之后,古代人类已不再满足于完成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产了,他们转而以主观能动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水,从而求得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
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也是一种载体,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在文化进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已使之成为中国文化所阐释的一个重要"对象主体",并因之使这一文化体系生发出一种特异的艺术光彩。
水可以有许多的意像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情感类的生活。在文人那里高兴有水,失意亦有水。水与漂泊有关,水与失意有关,水与忧怨有关。水既可以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也是一种力量和激情的象征。对于文人们利用、运用水的寓意来写的文章,这几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结。孔子之水里有“乘桴浮于海”的悲壮且宏伟之愿;屈子之水则选择了临水而死的方式,旨在申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念。以水为媒的爱情诗篇,把人的情和爱用水的灵动、水的柔怜、水的飘